同回首•共展望
—— 记八十周年校庆国际学生校友座谈会
9月19日上午,留学生中心组织受邀回校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的五位国际学生校友一起座谈,畅聊往昔、寄语未来。座谈会由留学生中心主任汪滢主持。
汪滢代表留学生中心全体教师对各位优秀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广大校友给予母校和留学生中心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学校来华留学事业在招生平台、学生管理、汉语教学、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新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深情回顾了各位校友在“留学北理”期间的成长历程。与会校友畅所欲言,追忆了在校期间的点滴往事,分享了毕业求职经历以及在华工作和生活的感想感受。大家对母校的悉心培养满怀感激,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母校的“双一流”建设和“留学北理”品牌铸造,并对学校来华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巴基斯坦籍校友阿玛尔,于2009年进入北理工学习,经历了汉语进修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三个学习阶段。回想在校的八年时光,阿玛尔感慨道:北理工把我从一名小留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毕业后我从事技术咨询和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一直致力于把北理工、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自己的国家,同时参与构建北理工与巴基斯坦优质大学之间高层次人才智库,我的愿望就是为北理工毕业的学子们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就业实习的帮助。
也门籍校友易木然于2013年入学,是“留学北理行动计划”培养出来的首批留学生,见证了北理工来华留学事业在这一阶段的快速发展。易木然回忆道:“我入校时,学校的全英文课程很少、上课的留学生更少,而且课上课下全英文互动并不理想。但现在学弟告诉我,全英文课程和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师生之间交流通畅、互动频繁,中外学生之间讨论热烈、相处融洽。而且,现在国际学生在选课、查成绩等方面都已经与中国学生同步了。这些点点滴滴的一小步就汇聚成了一大步,学校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已是今非昔比。”
2018届西班牙籍校友米格勒在博士毕业后一直就职于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他提到北京是个国际化大都市,虽说机会和挑战并存,但对于外国人难度似乎更大,自己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公司并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北理工的熏陶和培养,包括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北京风土人情的了解与适应。
2016届墨西哥籍校友维格表示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北京社会的安全特别有感触。她提到自己两次丢失钱包和背包的亲身经历。一次是自己不慎丢失了钱包,被一名北京的热心市民拾到,他凭着钱包里的学生证给北京理工大学打了一个电话,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当天自己的钱包就失而复得上,且现金分毫不差。另一次是把背包忘在了餐厅,回到宿舍时才想起来,于是又匆匆返回餐厅,当时自己是不抱任何希望的,结果发现背包就在餐厅的前台等待失主认领。维格说在中国、在北京总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2019届卢旺达籍校友迪迪尔是一名95后,他当年来中国求学时存有一些疑虑,因为对中国的不熟悉、甚至还有一些对留学中国的不实言论。但是自己对于中国的向往战胜了一切,于是选择了北京、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他知道自己身边的朋友有在北理工学成回国的,他对北理工充满了信任。在经历了本科四年的学习和在京工作一年,迪迪尔真切感受到:来中国学习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中国人民很友好,中国的大学很棒,在这里来华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来追逐梦想、收获成功。
此外,为了提升母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水平,持续打造“留学北理”优质品牌,校友代表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体会,对母校的海外招生策略、专业课程设计、就业创业引领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座谈会最后,汪滢表示很高兴能看到各位优秀的国际学生校友们在各个领域大展宏图,同时作为一座座桥梁把母校与世界连通、把中国与世界连通,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更多的优秀国际学生校友们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为北理工的“双一流”建设和来华留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